9月12日,由自治區科協、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聯合主辦,新疆大學承辦的第十一期“新疆科技講堂”暨第九期“眼界”講堂在新疆大學紅湖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祝世寧教授,以“信息與現代信息技術”為主題,為自治區各委辦廳局、科研院所、高校的250余名領導干部和師生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視野前沿的學術報告。

祝世寧院士是我國材料科學與信息物理領域的權威專家,長期致力于微結構功能材料與物理研究,在介電體超晶格、非線性光學、量子信息器件等方面取得多項開創性成果,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報告中,祝院士從信息的基本概念與發展歷程出發,系統闡述了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核心作用與最新進展。結合自身在光電芯片、鈮酸鋰超晶格、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科研實踐,生動展示了信息材料如何推動通信、計算、傳感等技術的革命性發展。他指出,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應積極把握信息科技發展機遇,加強前沿技術布局和人才培養,助力數字新疆和科技強區建設。
在交流互動環節,祝世寧院士重點圍繞光電芯片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討論。他分享了其團隊在鈮酸鋰光學超晶格光量子芯片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并深入探討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路徑與挑戰。他強調,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協同創新生態,是實現關鍵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保障。他鼓勵新疆高校和科研機構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在光電子等領域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本期講堂作為全國科普月中國科學院“科學與中國”新疆行科普活動和高校“開學第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前沿、視野開闊,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實意義,獲得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祝世寧院士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互動,不僅提升了大家對信息科技發展的認知水平,也為新疆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啟迪和實踐參考。
責任編輯:蘇比努爾·吐爾地
科普活動中心 夏小維 供稿